随着疫情的结束,我国民航业正在加速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进程。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价值约1.4万亿美元。到2040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约22%,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庞大的机队体量意味着相关产业链的壮大:未来20年,我国将会产生3900亿美元的民航维修和工程服务需求。这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需要塑造庞大的产业链,并催生创新的科技手段。
第27届民航飞机航线维修暨航材维修互援年会现场。
近期,在第27届民航飞机航线维修暨航材互援年会上,我们发现了一些航空维修领域的新亮点。
3月1日到2日,第27届民航飞机航线维修暨航材维修互援年会集中讨论MRO新技术运用、航材互援机制的执行以及民机运维能力的提升等业内关注热点。
年会由上海市航空学会、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航空学会支持、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市双流航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新技术提升维修效率
数字化以及新的通信技术正在加速提升航线维护的效率。
以AR/MR(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为例,目前全球多家主流的航空制造商和MRO企业,如波音、空客、汉莎技术、赛峰等公司都正在发展这一领域的技术:通过高速5G信息网络和AR/MR技术,提升一线维修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解决后端技术支援工程师无法以最快速度抵达故障现场等问题。
交互式3D接线缆技术。
这一技术能够让一线工程师在维修的同时访问维修信息和指令,并且有助于开展异地培训。
目前我国也有企业和院校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如海航技术在2020年5月首次在法国巴黎完成了5G结合AR技术的境外排故,实现了国内后台支援工程师对境外故障现场的检查和排故;南航已经为机务人员引入了AR眼镜等先进装备用于飞机安全检查工作,基于5G技术的南航“智慧机务”网络也正在建设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相关研究正在展开,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成果,如发动机AR/MR远程支持及培训系统,并初步训练AI智能识别模型,开展不安全事件调查应用等。
新区域发展亮点
对于枢纽机场来说,国际化程度极高的航材领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未来,这也将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增长亮点。
作为全国最大的航空枢纽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目前有88家航司入场,即将启动国际航线。
基于未来大兴机场客货运并行的发展路线,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及其周边的自贸区和保税区已经于2020年全面启动建设,未来,将在投资、贸易、资金、人员和数据等方面全面突破,借力航线经济,打造航材、生鲜、药品、芯片等特色产业,并梳理航线需求,打造航司维修生态链。
而另一端,成都双流机场作为我国西南部重要的航空枢纽,正在打造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目前已经落户园区的企业包括空客、商飞、顺丰等公司。
中欧再携手,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户成都
在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户成都之前,2013年,商飞已经着手在成都建立了国产民机大飞机示范产业园,重点打造四中心一基地(运营中心、培训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备份中心以及国产大飞机维修基地)。
作为ARJ21的启动用户、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ARJ21客机运营商,成都航空即以双流机场为主运营基地,商飞的这一选择是自然而然。而今,随着C919即将正式进入商业运行,未来成都将与上海形成东西联动的国产飞机维修协同发展格局。
在2023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今年民航发展总目标:中国民航今年将力争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的水平,实现行业整体盈亏平衡。长期来看,到2025年我国民航业将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虽然疫情的影响并不会即刻消失,但未来,放随着旅行需求的持续增长、政策的适时调整以及民航产业的协同改进,我国航线MRO市场的增长速度依然会超出全球评价水准,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