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
第一届中国AOPA国际智能超轻型飞行器创新发展论坛将于4月26日在东莞理工学院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携手东莞理工学院举办,邀请了国内智能超轻型飞行器厂家、主管部门和地方产业园区领导、科研机构和院校专家学者参加,围绕务实推进有关产业项目落地,分析低空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推出促进智能超轻型飞行器产业化系列举措,并研究交流行业发展有关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之道。
下面小编将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给大家解读一下此次论坛的重点和亮点。如果大家感兴趣并愿意对智能超轻型飞行器进一步了解,可以在本篇文章最下面《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AOPA国际智能超轻型飞行器创新发展论坛的通知》中进行网上报名。
一、什么是智能超轻型飞行器?
首先,超轻型飞行器是指符合中国民航规章《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定义的飞行器,空机重量小于116千克;仅用于单人驾驶的娱乐或体育活动;此类飞行器无需适航证、无需驾驶员执照。
而智能超轻型飞行器(俗称超轻eVTOL)则是指符合上述规定且采用了成熟智能化技术的飞行器,完全由电动驱动,且支持垂直起降;
二、智能超轻型飞行器和传统超轻型飞行器的区别在哪里?
传统超轻型飞行器包括三角翼、动力伞以及超轻型飞机等,由于完全应用机械化技术,导致其设备简单、操纵复杂且对跑道等基础硬件条件要求较高,一直未能在航空消费中得到普及,目前仅限于一些飞行爱好者在使用,无法实现产业化。
智能超轻型飞行器则是采用了现代成熟的智能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整机安全性,显著降低操纵复杂性,同时由于具备了电动垂直起降能力,也大大增强了环境适应性,减少了跑道、油库建设等基础投资并降低了单机使用成本。
三、真的不需要适航证和飞行员执照吗,法定依据在哪里?
在中国民航规章体系中,对超轻型飞行器做出系统性规范的规章是《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第I章。最新版在2022年1月4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22 年第3号公布。美国FAR103部有同样内容的规章。
在2022年7月13日印发《非经营性通用航空备案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对于使用民航规章《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中规定的超轻型飞行器的,不要求其具有国籍登记证和适航证。第八条第(三)款则同样规定,对于个人使用民航规章《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中规定的超轻型飞行器的,不要求其具有驾驶员执照。
四、这种飞行器的价格区间以及市场和应用场景在哪里?
超轻eVTOL的单机销售价格在50万人民币左右,随着下一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价格还会进一步大众化。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产业!而超轻eVTOL产品则精准定位到了《方案》中明确指出的低空消费场景。
(一)核心应用五字场景
(“玩、演、训、行、赛”)
1.娱乐飞行。个人自驾体验、景区低空游玩,满足消费者对飞行乐趣的追求。
2.飞行表演。单机或编队演示,结合智能协同技术提升观赏性与安全性。
3.培训教育。通过模拟器与“电子教练”系统,缩短驾驶员培训周期。
4.短途转场。在非管制空域或经批准的管制空域内实现点对点飞行,为未来个人低空交通奠定基础。
5.竞技赛事(空中卡丁车)。举办起飞/降落精度赛、空中摄影赛等,推动航空文化普及。
(二)中长期应用拓展
1.交通补充。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城市近郊通勤、医疗急救等场景。
2.平台化服务。与景区、会展、培训机构合作,打造“飞行俱乐部+服务平台”生态。
五、国外有类似的成熟产品了吗?
截至2023年底,全世界的电驱动旋翼飞行器概念已超过800个,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欧洲,中国在全球占比约为4%。全球有超过180家企业正在开发原型机。其中国外主流的智能超轻飞行器已经处在批量生产和销售阶段。美国智能超轻飞行器厂家Pivotal于2024年1月在CES2024启动全球在线销售其第一款产品Helix。此外Jetson,Liftaircraft,Zapata,Dtaaircraft以及Ryse等多个品牌都已经拥有了经过大量试飞的成熟产品。
国内目前有超过40多家单位有意向进入超轻eVTOL研制领域,其中有10家企业已经完成设计方案,5家企业研制出了原型机。
六、超轻eVTOL在国内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作为载人飞行器,一切的发展都要以人的生命安全为基本前提。尽管按照民航规章不要求此类飞行器进行适航审定,但是超轻eVTOL从业者们更要强化行业自律意识,从技术研发、工程质量管理到供应商选择等所有关系到人身安全的环节不断提高安全理念和产品标准,从而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和符合中国特色的超轻eVTOL产业发展道路。
七、为什么对超轻eVTOL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超轻eVTOL既是有人驾驶飞行器,同时无需适航许可,驾驶员也无需执照,该行业具有短(研发周期短)、平(技术难度平)、快(见效快)、小(风险小)的突出特性,将为低空经济的创新载体,兼具技术可行性与市场潜力,是推动航空大众化、绿色化的重要突破口。展望未来,随着低空基础设施完善与社会接受度提升,超轻eVTOL有望与中大型eVTOL协同发展,形成“大中小并行、多场景覆盖”的低空交通格局,为全球航空产业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