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周报】低空经济一周大事记(2025.4.7-4.13)

过去一周,中国低空经济领域迎来政策、技术与场景的多维突破。从中央空管委的“空域改革大棋”到西藏高原的无人机首飞,从万亿级产业基金落地到固态电池量产,低空经济正以“加速度”重塑未来空中图景。以下是周关键事件盘点



政策风向标:空域开放进入实操阶段



1. 中央空管委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  

根据中央空管委最新部署,当前我国低空经济运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254月,全国实名登记无人驾驶航空器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保障无人机飞行3.4亿架次、2600万小时,通航飞行120万小时,创历史新高。 

为支撑持续增长需求,中央空管办正推进五大改革措施: 

① 构建一体化低空空管体系,明确建设管理、服务保障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  

② 创新空域管理模式,动态释放空域资源,实现供需高水平平衡;  

③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广域覆盖的全时保障能力;  

④ 强化安全监管制度,提升飞行安全保障水平;  

⑤ 建立新场景规则体系,支持多样化低空飞行依法开展。  

2. 工信部推进低空信息基建设施标准研究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加快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标准研究



势力:多地抢占万亿赛道



1. 上海峰会释放军工融合信号  

中国航天科工展示“蜂群无人机”系统(1000架协同作战),大疆发布全球首款氢燃料无人机(续航8小时)。

2. 西藏林芝桃花节上演高原首飞  

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完成海拔3000米首飞,搭载固态电池续航48分钟,开放5条景区超视距航线。

3. 河南安阳成立低空经济投资集团  

注册资本1亿元,定位“空天地一体化服务生态运营商”,聚焦基础设施、飞行保障、产业培育等五大功能。

4. 深圳布局“AI+低空”新场景  

市长覃伟中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融合,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5. 重庆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低空消费


重庆计划到2025年新建200个通航起降点,2027年再增1500个,形成覆盖全市的低空飞行网络。在场景应用方面,积极拓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在武隆喀斯特、长江三峡等景区试点直升机观光,在长寿湖开展水上飞机项目、在巴南区规划滑翔伞、飞行营地等,打造“低空+文旅”。



技术突破:续航与安全双升级



1. 固态电池量产破局  

湖南临武县实现无人机固态电池量产(续航50分钟,成本降40%),与顺丰合作试点珠三角“30分钟药品配送”。

2. 氢能源无人机创纪录  

中航成飞联合清华研发的50kg级氢燃料无人机完成30小时跨昼夜飞行,续航能力国际领先。

3. 欧洲发布低空交通“操作系统”  

U-Space 3.0支持城市核心区AI避障飞行,中国专家呼吁加快“低空智联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