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精密所的进阶之路:改变,从奋斗开始
来源:看航空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愈发紧俏。航空工业制造院在航空工业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牵头展开首台样机设计研制工作。作为制造院所属单位的航空工业精密所,承担了口罩机最复杂的耳带焊机研制、生产任务。

  这是精密所新领导班子组建以后面临的第一场硬战。

  面对这项特殊时期承担的特殊任务,在“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信念中,精密所迅速进入紧急状态,举全所之力,抽调各单位业务骨干成立了口罩机专项任务突击队。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杨辉带领这支队伍,将一切工作按下了“快进键”,团结奋战,用35天完成了46台耳带焊机的研制、批产任务。

  这一仗,打出了精密所的精气神,也拉开了精密所锐意改革、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序幕。

  

  聚焦主业——“用智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制什么。”这句饱含使命与责任的口号是精密所的建所之本。60年来,精密所在测量测试、超精密制造等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防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发展进程中,不曾缺席。

  2020年,面对“双线作战”的巨大压力,精密所聚焦主责主业,结合自身技术和产品优势,梳理细分出六大技术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大力弘扬航空报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精神,用执着践行着新时代赋予的强国使命与责任。

  23时40分,测量部王帼媛从哄睡的孩子身边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来到实验室。此时,8号线最后一班地铁刚刚过去。她要做的试验是0.6微米的高精度计量型三坐标测量机的测试标定工作,对环境的稳定有特殊的要求,地铁运行时的震动,对结果的准确性会造成影响。因此,近两个月她都是这样的彻夜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带领团队经过300多个日夜的奋战,自主研制成功的Century1597型测量机突破了关键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做出了贡献。“接一来每提升0.1微米,对我们的挑战会更大,但大家还是有信心的。”王帼媛坚定地说。

  天道酬勤。在全体干部职工的执着奋斗下,精密所在超精密制造、测量测试等领域担当起更大责任。2020年科研经费比2019年增长了70%,课题和任务量倍增。超精室副主任李迪主要负责项目申报工作,他感慨地讲道:“经过几年、几十年的坚持,以及持续的技术积累铺垫,所里科技创新项目申报达到历史新高,有些技术实现了瓶颈的突破。看到这些成绩,为了申报项目再熬上N个通宵都值得。”

  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就像“宝石”一样。所领导班子认为,要让“宝石”发光,研究所就要从单向的“科研思维”转为“科研+市场”的双向思维,走出象牙塔,让市场引领科研,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目前,超精密五轴机床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着,它的研制成功将有效解决型号装备中光学元件的超精密制造难题。未来,他们将在测量测试领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数智航空提供有力支撑。

  

  客户至上——“市场位置是拼出来的”

  “我们一个合同一个合同去争取,一笔款一笔款去追,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去守”“位置是自己拼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党委书记、所长徐国柱怀着急迫的心情道出的心声,让员工们印象深刻。

  2020年是精密所的市场开拓年。市场开拓遇到疫情,会受影响吗?答案是:不会。

  疫情稍微好转,在所领导班子带领下,全所上下开始了密集的客户走访。“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你们需要什么”……面对面与客户做交流。

  转台部在疫情期间成立“出差突击队”,从3月中旬开始,他们持续出差达3个月。队员们的足迹踏遍6省8市,完成了8台套转台的交付验收、10台套转台的维修、4个转台项目的投标,以及10余次用户的拜访沟通。如此努力,换来了新签合同和产品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的好成绩。

  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双节”期间,国外疫情形势严峻。接近退休的测量部蔡华洋被外派到国外完成维修保障任务。接到通知后,他没有犹豫,立即开始准备工作。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他提前两周完成任务。因其表现出色,为所里又带来了新的项目。

  “尽管转台部的市场占有率在逐年递增,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其他部门赶超的压力。要保住转台部的成绩,我们只能更加努力。”葛力彬说。一种潜在的“比赛”在精密所悄悄展开。全所每个人的努力,每个团队的努力,才是精密所新签合同创历史新高的动力源泉。

  

  及时履约——“我们的庄严承诺”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精密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合同履约,提出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加强项目策划与评审、科研生产计划管控,建立技术协调例会制度等,解决科研生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提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水平,强化工艺、制造基础能力;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供应链管理、AOS体系建设等提升管理效能。特别是制定并实施履约奖惩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推动任务的完成。一年来,影响合同履约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合同履约率同比翻了一番。

  2020年,精密所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忙。从口罩机就忙了起来,但是也是从那时开始,大家对履约有了新的认识。忙,也让员工对履约二字不再抵触,按时履约逐渐成为习惯。康清连的工作是滑环制造复杂工序上的普通一环,她却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焊好每一个点。康清连对记者说:“找到焊接错误,要花很长时间。我一次做好,就不会给后面的工序带来麻烦。”她用自己的技术、经验、耐心、细心,以及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确保了布线验收时的100%正确率,获得用户的高度赞赏。

  个体的高效就是团队的高效。精密所每个员工心中都有一张细化的进度表,这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进度心中有数,责任明确了,效率提高了,员工们干劲儿更足了!

  队伍锤炼——“给你足够大的舞台”

  “我们要让大家看到希望。要知道未来是啥,如何达到。要让专家觉得自己优秀,让干部觉得自己能干,让职工劲往一处使。”徐国柱说。2020年,精密所领导班子在队伍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出台领导干部组织选拔系列措施,持续优化干部结构,“90后”员工进入干部队伍。进行中层干部培养培训全方位策划,采取线上线下、集中研讨、干部讲堂等方式,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

  围绕核心技术发展,以技术技能专家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培养适合精密所发展的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出台技术技能骨干管理办法,重新修订技术专家考核办法,开展新一轮的技术技能专家选拔,越来越多的精密所人获评各层级优秀人才。

  第一次将经济指标列入各单位、各部门的KPI,第一次将工资额度与经济指标、经营管理任务挂钩,第一次将职能管理部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第一次实行干部“年薪制”,分配系数与经营管理业绩直接挂钩……

  人才战略调整和队伍锤炼,从年头忙到年尾,初见成效。

  精密所35岁以下青年占比近50%,已经成为全所改革发展的主力军。饱满的任务,激励的机制,不仅稳定了队伍,也为有能力、想干事的年轻人提供了舞台,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翘楚。

  选拔产生青年技术骨干38人、青年技能骨干21人,为精密所领军人才的培养做好了战略储备;实施青年技术技能骨干人才补贴,全面落实特殊人才津贴,对突出贡献团队、个人进行奖励,薪酬待遇进一步向骨干人才、价值创造者倾斜。

  “你比你想象的更有力量。”走进精密所的“奋斗者驿站”,墙上的卡通贴画和标语让楼道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你负责‘养家’,我负责让你的‘家’美貌如花”,所里打造了青年公寓,为青年员工提供安心干事创业的后方保障。

  文化塑魂——“我们的奋斗,我们的303”

  “突如其来的疫情、紧急攻关的任务、不分昼夜的忙碌,再一次将精密所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和奋斗精神激发出来。60年历史的精密所,从来就不缺精神,缺的是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的文化。”徐国柱说。

  口罩机的快速成功研制,不仅让外界重新认识了精密所,也让精密所自己重新认识了自己——要用文化的力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

  抓住关键少数,以一当十,带动大多数。从中层干部开始的密集培训,不断进行头脑风暴,打破了僵化的思路,“精气神”得到很大提升,“奋斗型”干部队伍已具雏形。

  各个阶段的攻坚战中,采取项目管控的新模式,部门之间的壁垒消失了,工作协同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形成了。

  探索“党建+业务”工作模式,开展调研,摸清底数,搭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载体,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员先锋岗、“党员亮相”、党员承诺践诺兑诺等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多渠道发声,以“讲好精密所故事”为主线,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内聚合力,外树形象。微信公众号异常活跃,从年初的疫情防控到一年来研究所的改变、进步、发展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着精密所积极求变的足迹。

  青年座谈会、专家座谈会、“精密所要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等,干部职工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积极主动参与精密所的改革发展中,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口罩机,以及为战机、“嫦娥五号”、核潜艇、导弹发射车等国防装备配套的相关产品,是精密人的自信与自豪。新时代奋斗型文化的打造,为精密所的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每个人都了不起,奋斗是最有力的回答”

  口罩机是精密所2020年的“附加题”。这道“附加题”的成功完成,为精密所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更加坚定了干部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形式的改造到内容的改革,再到观念的彻底改变,精密所在一次次的蜕变中羽翼丰满。

  “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建立新型航空工业体系、全面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是集团公司“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对精密所而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精密所将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为使命,以“精密超精密制造测量测试技术支撑航空、军工装备发展”为初心,聚焦超精密制造技术、精密测量测试技术和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相关产品的研制,不断发展能用、好用、管用、顶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到2035年,超精密制造、精密测量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支撑新时代航空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目标已定,路在脚下。一个个了不起的精密所人,在梦想中奔跑,用奋斗描绘精密所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姜坤英苏宁梁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