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思考
来源:中国民航网

  截至2022年底,在全国254个运输机场中,有206个年旅客吞吐量在200万人次以下的中小机场,占运输机场总数的81.1%,吞吐量却只占全国民航的13.8%。按照地面100公里服务半径测算,中小机场覆盖了我国约50%的国土面积、近60%的人口,是机场行业发展主力军。同时,中小机场在地方对外交流、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小机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经济条件有限,大多数经营举步维艰,难以像大型机场一样实现盈亏平衡,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但受疫情影响,民航业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地方财政收入大幅缩水,能够给机场提供的运营补贴越来越少。而机场在疫情防控、安全保障、设备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维持正常业务运营的直接成本、维修费用、水电暖和其他运行成本增加,使得中小机场生存环境愈加恶劣。笔者以吉林松原查干湖机场为例,谈谈新形势下中小机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深入解读政策
  稳住中小机场生存的基本盘
  中小机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资金补贴、政策倾斜。2020年4月30日,财政部、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修订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此次修订主要对补贴结构和补贴方式作了优化调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同时响应区域发展战略号召,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通用航空发展,提高中小机场利用率。
  中小机场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要求,充分利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以松原机场为例,一方面,其审时度势,提前规划2021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获得2022年中小机场补贴921万元,极大地缓解了2022年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强化政策研究,按照相关要求,申请办理留抵退税469万元,为公司的蓄能发力稳住了基本盘。由此可见,中小机场要深入解读政策,并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安排,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立足航空主业
  拓宽思路抓住市场的核心盘
  航线航班是机场的核心业务。新形势下,中小机场要着力抓好航线航班的稳定运行,抓好客源开发,尤其是抓好机场所在地的客源开发。
  近期,民航局正式发布“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和“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推动中转便利化服务进程,探索“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落地。在探索“干支通”模式上,北京航线是松原机场的重要航线,但受疫情影响客座率较低。为更好发挥航线补贴效能,增加旅客流量,松原机场经过与五大连池市政府、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在航线补贴不变的情况下,推动北京—松原航线自2022年7月3日起优化延伸至五大连池,更好地拉动了两地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中小机场要乘势而上、坚定支线航空发展信心,因势而谋、明确支线航空发展路径,应势而动、营造支线航空发展环境;要积极探索“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新模式,努力提高支线航空在民航业务中的比重,持续推动干线与支线协调发展。
  发挥管理优势
  挖掘企业降本增效的内部盘
  目前,民用机场尽管已基本实现企业化管理,但所有权与经营权混同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激励机制,先进的设施与落后的管理形成鲜明反差。中小机场要坚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管理优势,始终坚持并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致力于安全生产与经营效益的平衡,从全局高度思考业务开展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在补贴和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中心机场有效保证各项安全生产投入充足,就需要落实全面内控制度,积极推动精细化管理,实现业财融合,将财务管理移至业务前端,通过对数据的预测分析,有效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实现业务的闭环管理,使经营层管理决策更加科学。
  松原机场自通航以来即倡导“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绿色发展理念,目前已初见成效。具体举措包括鼓励科室联手解决难题,鼓励员工自己动手维修维护设备,鼓励精细化管控节约成本等。例如,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将一些设备设施维修任务下放给各部门,运保部主动承担飞行区5000米排水沟冻损维修任务,地服部主动承担垃圾房维修改造任务;机场根据天气条件和航班情况,每天严格动态管控节约供暖费用等。以上措施既为机场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员工的技能。特别可贵的是,这些工作使员工始终保持激情,处于“在线”状态,有效化解“躺平”带来的各种次生问题,在保障机场安全生产的同时节约了成本,精细化管控取得了良好成效,经营成本逐步优化,降低了地方财政补贴。由此可见,中小机场应该重视自身的盈亏平衡,做好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及人员的职业化管理,努力实现中小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融合发展
  打好融合发展的创新盘
  中小机场的发展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扶持,如何使地方政府加大对中小机场的支持力度是机场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
  “十四五”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中的“推动两翼齐飞”,即推动公共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中小机场可以结合自身“生产体量小、安全性能高、服务条件优”的特点,利用闲置的空域和跑道,为通航业务的发展创造空间,利用通航业务的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交通、旅游、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税收,解决地方就业,带动地方消费等。
  以松原机场为例,其自通航以来紧紧抓住机场平台性的定位,贯彻落实“维持推动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协调发展”的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梳理自身良好的空域资源和运行资源,全力打造一个资源禀赋优质、服务良好的通航业务运行平台,吸引通航公司来松原作业、驻场运行。近两年,松原机场协调引入9家通航公司,开展训练飞行、高空跳伞和科学实验等10个通航作业门类。数据显示,松原机场2020年完成通航作业2.8万架次;2021年完成通航飞行7.9万架次,增长182%。通航业务的发展,不仅给松原机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每年还为松原拉动消费2000万元,有效弥补了机场运营经费的不足,减轻了政府的补贴压力,并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重视,成为民航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交织融合的典型案例。由此可见,中小机场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通航业务,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中小机场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发展“橱窗经济”
  做大企业间的互利盘
  机场主要通过航空和航空关联业务来获取经济收益。在开展航空关联业务的过程中,航空主业的发展壮大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而机场航空关联业务所产生的收益也不容忽视。中小机场开拓航空关联业务的时间较枢纽机场晚,这部分收入占比低,但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小机场通过积极开拓航空关联业务,不仅可以获取丰厚的经济收益,而且还能让旅客获得良好的乘机体验,并提升机场的综合竞争力。
  近两年来,松原机场与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以及地方旅游部门等通过党建联建、举办品牌宣传会等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并为每家合作企业量身定制了形象宣传广告,为合作企业带来产出,有效解决了机场航班量少、旅客少、广告效应弱化的问题,弥补了航空主营业务收入的不足,提升了非主营业务的收入占比,实现了跨行业间的合作共赢,也为旅客候机营造了良好的商业氛围。由此可见,中小机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扩展航空关联业务。一方面,中小机场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使业务双方受益;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航空关联业务,提高业务双方的社会品牌形象。
  总之,新形势下,作为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小机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究背后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方案。中小机场的经营者要主动作为,不等不靠,直面现实,找到一条符合机场特色的可持续经营之道,推动中小机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松原查干湖机场管理有限公司 梁野)